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6:28 点击次数:84
明朝历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,其中有些皇帝励精图治,有些却昏庸享乐。然而,在这些皇帝当中,谁最让朱家丢脸呢?答案令人惊讶,居然不是那个被叔叔推翻、最后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,也不是那个在权臣压制下深居简出的万历皇帝朱翊钧,更不是最终因走投无路而上吊自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。而是那个曾经亲自出征,结果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。
朱祁镇的名声确实不太好。他不仅偏信宦官和奸臣,而且在外敌即将入侵时,竟然亲自带着敌人走到大门前,要求臣民开门接他。这些不靠谱的行为,几乎让明朝的命运在鼎盛时期就遭遇了巨大的危机。
然而,尽管朱祁镇的一生荒唐不堪,他至少也留下了一些值得称赞的优点,给后世留下了一些褒扬之处。
展开剩余82%说起朱祁镇,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——明宣宗朱瞻基。作为明朝初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,虽然朱瞻基喜欢玩乐,但他在治国理政方面可谓用心良苦。身为皇帝,朱瞻基自然也难免受到美色的诱惑。在他十九岁时,永乐大帝朱棣为其选了一个贤德女子做为太子妃,这位女子便是胡善祥。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后,从皇太孙妃一路升为皇太子妃,最后成为皇后。然而,在这八年的婚姻里,胡善祥只生下了两个女儿,而没有给朱瞻基诞下皇子。
对于皇后来说,不能为皇帝生育子嗣简直是天大的罪过。虽然帝王有权以“无后”为由废后,但一些与皇后有感情的皇帝,常常会竭力保护她的地位,甚至会从其他妃子中找一个继承皇位的儿子。然而,朱瞻基显然不是这样的人。被指婚后,朱瞻基的性格依然难以改变,他对这位端庄的皇后并无太多兴趣,夫妻关系也只是保持着表面上的和谐。相反,朱瞻基宠爱后宫中的另一位妃子——孙贵妃。孙贵妃容貌艳丽、温柔体贴,与胡善祥的冷静端庄形成鲜明对比,因而深得朱瞻基宠爱。
朱瞻基登基后,后宫的事情再没有外人插手,这让他更加冷落胡皇后。终于,朱瞻基以胡皇后未能生育皇子为由,逼迫她辞去皇后之位,并改立孙贵妃为新的皇后。而孙贵妃果然不负朱瞻基所托,在深受宠爱中为他诞下了第一个儿子,也就是日后的明英宗——朱祁镇。作为宠爱的女人所生的长子,朱祁镇从出生起便备受朱瞻基的溺爱,一出生便被立为太子,并得到父亲的厚望和悉心培养。
然而,身处这样的溺爱和过度关爱的环境中,朱祁镇虽然在小时候表现得聪慧伶俐,令父亲非常高兴,但他长大后却逐渐变得愚昧和沉溺于享乐。宣德十年(1435年),朱瞻基去世,年仅九岁的朱祁镇被扶上皇位。由于天子年幼,缺乏治国理政的能力,国家大事由太皇太后张氏和“三杨内阁”代为处理,江山依旧平稳运行。朱祁镇则在帝师的辅导下逐渐学习政务。但在没有父亲管束的情况下,朱祁镇渐渐陷入了宫廷中的权力斗争,母亲与太皇太后争权,导致皇宫内外权力格局动荡不安。
年幼的朱祁镇并没有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,周围的宦官开始争相讨好他。最终,太监王振通过巧言令色成功爬上了朱祁镇的身边,权势迅速膨胀。王振表面上尊重“三杨内阁”,实则暗地里拉拢支持者,意图掌控朝政。渐渐地,他在皇帝身边的权力日益增大,甚至能够清洗反对他的大臣,而朱祁镇对这一切浑然不觉,甚至在自己的亲政后继续宠信这些太监,让他们在朝廷中更加嚣张,最终使得朝政腐败不堪。
随着国家形势的动荡,北疆的瓦剌部落开始频繁侵扰,朱祁镇却自信心膨胀,误以为自己也能像前几位皇帝一样亲征出战。尽管从小娇生惯养,既没有军事经验,也未受过战术训练,但他依然决定带领五十万大军出征,向瓦剌发起挑战。即使面对的是一个小小的部落,朱祁镇依然觉得自己可以轻松取胜,结果却惨败告终。更糟糕的是,朱祁镇不仅在战场上落败,还被瓦剌俘虏,成为明朝历史上首位被俘的皇帝。
在被俘的过程中,朱祁镇为了自救,甚至请求在瓦剌大军的押送下,到大同城门外求救,声称自己是皇帝,要求城门打开接他进去。完全忽视了若城门一开,城内百姓可能会因此遭遇屠戮的风险。
在朱祁镇被俘期间,国家的运转依靠的是他的弟弟,郕王朱祁钰。朱祁钰急忙登基应对外敌,并起用忠臣于谦共同抵抗瓦剌,最终在于谦的指挥下保卫了北京。几经波折,朱祁镇终于被救回。然而,回到皇宫后,朱祁钰并没有归还皇位,而是将朱祁镇软禁在宫中。几年后,朱祁镇趁弟弟病重之际复辟,重新登基为皇帝,并开始清算当年支持国家而非支持他的臣子,诸如于谦等忠臣遭遇了冤屈,甚至范广这样的名将也未能幸免。
尽管朱祁镇一生荒唐,做出许多昏庸的决策,他至少在某些方面做得较为得当。例如,他废除了殉葬制,这是他较为“进步”的举措。然而,在他死后,朱祁镇又将他对弟弟朱祁钰的恨意发泄到后宫,对其妻妾进行残酷对待。可以说,朱祁镇的道德标准是极其灵活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